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校园资讯
校园资讯
最新公告

校园新闻

【端午节】 浓情端午,这篇推文很“粽”要!

日期:2023-06-23 浏览:1291

端午临中夏

时清日复长

一度春秋时光荏苒

端午已至粽香浓浓

一眨眼

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

今天端午

长葛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

在此祝大家

端午节快乐


端午节由来
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,处在全年最“中正”之位,正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是“飞龙在天”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


端午节,起源于中国,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,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,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,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,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。


吃粽子


端午食粽,是节日习俗之一。粽,即“粽籺”,俗称“粽子”,属“籺”的其中一种,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。“籺” 有很多品种,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,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。粽粒的主要材料是稻米、馅料和箬叶(或柊叶)等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;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

赛龙舟


“龙舟竞渡”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。战国时期,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,做竞渡游戏,以娱神和乐人,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、半娱乐性的节目。在两湖地区,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。可能屈原及曹娥、伍子胥等逝去后,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,故有此俗。

挂艾草


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,气温上升,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,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,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,人们用它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。

戴香囊


古人在端午节这天还会戴香囊,为了清香、驱虫、避瘟,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“芳香辟秽”功能的中药,如丁香、白芷、藿香、紫苏、薄荷等,可以提神醒脑、振奋精神,通九窍,防瘟病。

端午古诗

《端 午》

·李隆基
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
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

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

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。

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

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。


《表夏十首》(其十)

·元稹

灵均死波后,是节常浴兰。

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。

逝者良自苦,今人反为欢。

哀哉徇名士,没命求所难。


《乙卯重五诗》

·陆游
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

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

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

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



片片棕叶,将思念细致包裹

粒粒糯米,承载了满满心意

“粽”有千般好,唯你最“粽”要

愿你我乘风破浪,不负“粽”望

在仲夏的日子里平和安康


版权所有: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    技术支持:永诚网络    豫ICP备19004256号-1    管理后台    网站访问量: 128310

豫公网安备 411082020004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