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
这首歌谣大家都听过
说的就是腊八节过后
就拉开了新年的帷幕
那腊八节有哪些习俗,又有哪些寓意呢?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腊八节,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。岁终之月称“腊”的含义有三:
一曰腊者,接也,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(《隋书·礼仪志》记载);
二曰腊者同猎,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,“腊”从“肉”旁,就是用肉“冬祭”;
三曰腊者,逐疫迎春,腊八节又谓之“佛成道节”,亦名“成道会”,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。
自从佛教传入中国,腊八这天,各寺院举行法会,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,名为腊八粥。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,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因此,腊八粥也叫“福寿粥”、“福德粥”、和“佛粥”。“腊八”本为佛教节日,后经历代演变,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。
腊八传说

传说一
腊八节来自“赤豆打鬼”的风俗。
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,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,专门出来惊吓孩子。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,害怕鬼神,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、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。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,单怕赤豆,故有“赤豆打鬼”的说法。
所以,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、赤小豆熬粥,以祛疫迎祥。
传说二
腊八节是农历腊月(十二月)初八,起源于元末明初,据传说当年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落难,在牢监里受尽苦痛,当时正值寒天,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无奈之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、大米、红枣等等很多种五谷杂粮。
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用水煮了煮熬成了一大碗“五谷粥”,恰好那天又是腊月初八,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“五谷粥”为“腊八粥”。
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,做了皇帝,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艰苦又特殊的日子,于是他把那一天定为“腊八节”,又把自己那天吃的“五谷粥”正式命名为“腊八粥”。
传说三
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。当年,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,正值数九严冬,岳家军衣食不济、挨饿受冻,众百姓相继送粥,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结果大胜而归。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岳飞死后,人民为了纪念他,每到腊月初八,便以杂粮豆果煮粥,终于成俗。
节日习俗
腊八粥
腊八粥,又称“七宝五味粥”、“佛粥”、“大家饭”等,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。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。
腊八蒜
一到腊月初八,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,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,叫腊八蒜。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,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。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。
腊八醋
腊八醋,传统腊八节习俗。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,名“腊八醋”。腊八醋,要泡到大年初一,初一吃饺子,要吃素饺子,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,蘸腊八醋吃,别有一番滋味是。“腊八醋”不仅味道醇正,而且久放不坏。
腊八古诗
《腊日》
(宋)陶渊明
风雪送余运,无妨时已和。
梅柳夹门植,一条有佳花。
我唱尔言得,酒中适何多!
未能明多少,章山有奇歌。
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》
(宋)陆游
腊月风和意已春,
时因散策过吾邻。
草烟漠漠柴门里,
牛迹重重野水滨。
多病所须唯药物,
差科未动是闲人。
今朝佛粥更相馈,
反觉江村节物新。
《腊八粥》
(清)道光帝
一阳初夏中大吕,
谷粟为粥和豆煮。
应时献佛矢心虔,
默祝金光济众普。
盈几馨香细细浮,
堆盘果蔬纷纷聚。
共尝佳品达沙门,
沙门色相传莲炬。
童稚饱腹庆州平,
还向街头击腊鼓。